2024年光伏行业三大发展路径!

发布时间 :2023-12-18

➢ 结合 2023 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、需求下行的现状,2024 年将形成以下三大发展路径,影响光伏行业长期发展:

1)技术引领,穿越周期。以往历次周期底部均伴随技术的大变革,技术进步可最终实现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第一性原理; 

2)海外拓展正当时。在国内需求放缓的背景下,企业一定会寻求多样的市场渠道 消解过剩产能,如果存在并购重组机会,也可加速实现全球化布局;

3)新能源配套系统和设备大发展。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装机增速,导致需求下行,24 年有望加速完善,同时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,也有望因此受益。 

1、光伏产业链供需分析

1.1 政策端积极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

政策端积极应对光伏产能快速扩张带来的周期性下跌。一方面阶段性收紧 IPO 和再融资节奏,控制光伏行业规模快速扩张,部分新玩家和现金不充足企业将直接受限,企业自身造血能力更为重要,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,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;另一方面,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,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光伏产业产能合理布局。

此外,我国光伏产业对全球市场依存度较高,近年出口规模均大于国内装机组件规模,但美国对进口光伏产品的关税政策变动频繁,如反规避调查和UFLPA落地,此次中美对新能源发展合作共识的建立,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释放了积极信号。

1.2 供给:公司调降扩产速度,货币资金充足

公司限制扩张速度,供给端格局逐步优化。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,2023年一、二季度光伏行业有60家企业发起了季均超千亿的再融资,其中,45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1158亿元,11家公司发布可转债融资531亿元,3只新股上市融资46.59亿元;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数据,2023年上半年,硅料扩产规模达76万吨、硅片规模442GW、电池和组件达1100GW。上半年光伏企业融资、扩产如火如荼。

但伴随着硅料供给逐步过剩、TOPCon 电池超额利润的快速压缩、产业链盈利中枢下移、需求增速下滑、阶段性收紧 IPO 和再融资等因素陆续出现,资本市场开始降温,光伏行业自三季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供给端改善趋势,例如:三季度光伏行业融资不足500亿元;截至Q3,从行业公告扩产项目的实际进度来看,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有项目达产进度显著慢于预期。预计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扩产意愿将大幅下降。

1.3 需求:Q4 国内装机高增,出口金额和规模双降

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组件招标规模同比提升显著。根据盖锡咨询数据,2023 年前三季度国内组件招标规模为 295.85GW,同比增长 90%;组件中标规模则为 463.50GW,同比增长 219.3%,其中 9 月国内组件招标规模为 56.2GW,环比增长 50.7%,组件中标规模为 39.1GW,环比下降 35.8%。

预计四季度组件需求有所下滑,N 组件采购比例过半。根据 SMM 数据,2023 年 9-10 月 N 型组件定标呈现爆发式增长,定标规模均超过 20GW,其中 10 月组件采购定标 22.91GW,N 型组件采购比例 53%。由于 TOPCon 技术具备先发优势,在部分央国企的招标集采中已经占据了 70%以上的绝对份额,表明 N 型电池取代 P 型电池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。由于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,预计四季度组件需求低于预期,将以消化库存为先,但 N 型组件仍将占据较高比例。

四季度集中式新增装机预计保持增长。2023 年 1-10 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 142.6GW,同比增长 145%,其中 10 月新增装机 13.6GW,同比增长 142%,环比下降 14%,下降原因可能是假期影响。从装机结构看,23 年分布式装机超过 50%,集中式装机同比快速增长。其中,Q3 分布式装机为 26.2GW,占比 51.8%,集中式装机为 24.3GW,占比 48.2%。随着近期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下行,11-12 月集中式装机有望保持增长。

10 月光伏产品出口额和规模均下降。2023 年 1-10 月,我国累计实现光伏产品(硅棒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)出口额 437.66 亿美元,同比下降 2.6%,其中,10 月出口金额共计 30.94 亿美元,同比下降 24.7%,环比下降 19.2%,是近两年来的单月最低,主要原因是去年的高基数导致部分区域去库压力较大。

根据 InfoLink 数据显示,2023 年 1-10 月我国组件累积出口规模为 174.1 GW,同比增长 30.6%,其中,10 月组件出口规模为 16.5 GW,同比增加 39.8%,环比下降 16.7%。今年最后两个月,由于国外假期因素及库存压力原因,预计出口额和规模将双降。

上半年大量拉货导致欧洲市场四季度需求或下滑。2023 年 1-10 月我国组件出口金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荷兰、巴西、西班牙、印度、沙特,其中,沙特、比利时等国家出口量同比增长显著。目前欧洲市场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最重要国家之一,1-10 月欧洲累积进口91.6GW 光伏组件,同比增长 22.6%,其中,10月中国出口欧洲光伏组件 6.2GW,同比下降 10%,环比下降 18%,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大量拉货导致库存堆积,预计传统淡季的四季度欧洲整体需求将出现明显下跌。

23 年全球和中国新增装机增速有望再创新高,预计 24-25 年增速大幅回落。今年1-10 月,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实现 142.56GW,同比增长 144.78%,其中 10 月光伏新增装机为 13.62GW,同比增长 141.49%。

由于 23 年前三季度硅料扩产,导致供需失衡,光伏产品价格中枢持续下滑,有望刺激四季度集中式装机规模大增,国内外全年光伏装机增速有望创新高,但由于产能过剩以及部分地区需求放缓等因素,24-25 年全球增速可能在 20%左右。整体来看,预计 2023-2025 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从 380GW 增至 547GW,年均复合增速达 12.91%,国内新增装机有望从 180GW 增至 304GW,年均复合增速达 19.09%。

2、2024 年光伏行业发展趋势

结合 2023 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、需求下行的现状,我们认为 2024 年将形成以下三大发展路径,影响光伏行业长期发展:

1)技术引领,穿越周期。以往历次周期底部均伴随技术的大变革,技术进步可最终实现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第一性原理;2)海外拓展正当时。在国内需求放缓的背景下,企业一定会寻求多样的市场渠道消解过剩产能,如果存在并购重组机会,也可加速实现全球化布局;3)新能源配套系统和设备大发展。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装机增速,导致需求下行,24 年有望加速完善,同时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,也有望因此受益。

2.1 N 型电池技术进步,24 年 TOPCon 市占率有望大幅提升

N 型电池效率已达 24.5%,将逐步成为主流技术。技术创新是光伏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手段,更高的转换效率可以提升产品溢价,同时降低产品成本,是企业竞争的核心。目前 P 型 PERC 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 23.1%,接近理论极限效率 24.5%,上升空间有限,市场对于由 N 型逐渐对 PERC 电池实现迭代成为未来主流电池技术路线已达成共识。

N 型 TOPCon 电池在组件端和系统端已经表现出经济性,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.5%,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。根据光伏协会产业发展路线报告预测,2030 年 N 型电池转换效率或超过 25.5%,比 P 型电池高出 1 个百分点以上。

N/P 型价差仅为 0.1 元/W,促使 N 型电池更受市场青睐。根据 SMM 数据,今年以来,光伏组件中标价格一路下滑,其中 N 型组件均价已经从年初的 1.7-1.8 元/W跌至 11 月的 1.058 元/W,7 月开始 N/P 型价差大幅缩减,根据 2023 年央国企中标情况来看,N/P 型价差维持在 0.1 元/W 左右,这使得企业对更加青睐度电成本更低的 N 型产品。

大部分龙头企业专注 N-TOPCon 技术路线。从 2023 年各大企业 N 型电池扩产规划来看,目前主要有 TOPCon、HJT 和 BC 三种技术路线。

其中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、晶澳科技等公司均专注于 TOPCon 路线,TOPCon 可以在 Perc 产线基础上升级,更节省成本;东方日升和润阳光能同时关注 HJT 技术,HJT 转化效率最高,可达25.9%;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则注重 BC 电池路线,BC 属于平台型技术,可以应用在其他技术之上。预计 24 年 TOPCon 电池技术仍将是各大企业的扩产首选。

TOPCon 产能快速扩张,加速产能出清。根据集邦新能源网数据,今年以来 N 型电池产能持续扩张,其中 TOPCon 扩产产能最多,预计 2023 年 TOPCon 电池片产能约为 441GW,到 2027 年有望实现 726GW,这一趋势将加速出清老旧产能,提升 TOPCon电池渗透率。

TOPCon 电池市占率持续提升。市占率方面,SMM 预计 2023 年光伏电池产能或将达到 1000GW 左右,其中 N 型电池市占率将突破 30%。同时,根据 CPIA 预测,到 2027年,TOPCon 电池将成为最主流电池技术,PERC 生产线面临改造淘汰,整体出于经济性考量,未来将是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的局面。

2.2 海外市场开拓正当时,产业集中度提升

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空间巨大,且紧迫性较强。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(IRENA)发布的《2023 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:1.5℃》显示,在 1.5℃情况下,从 2020 年到2050 年,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 16%提升至 77%。机构表明,如果要实现 1.5℃的目标,要在 2030 年达成 2022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三倍,意味着 8 年间要实现年均新增装机 975GW,挑战较大。

同时,机构还将原 2050 年光伏装机量的预测大幅调升 30%至 18200GW,这需要平均每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接近 600GW,才有可能实现。目前,全球各国对光伏装机积极性较高,且近年实际装机量屡超预期,虽然光伏装机受产业链各环节阶段性供需不平衡影响较大,但光伏市场空间巨大,随着落后产能逐步出清,供需新平衡的到来,光伏有望迎来高增长。同时,此次报告的发布,明确了维护 1.5℃目标的紧迫性加剧,各国有望出台更多利好政策,加速光伏装机建设。

各国贸易壁垒和补贴条件频出,海外产能崛起。目前,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高度集中于中国,硅料、硅片、电池的集中度均高于 90%,组件集中度高于 80%。但由于近年各国能源安全意识加强,于是开始对光伏产品产地做出限制,贸易壁垒形式多样,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,国际竞争加剧。同时,各国陆续发布补贴政策,推动本国光伏扩产计划。根据 InfoLink 统计,预计 2024 年海外组件产能或为 270 GW,同比增长 78%左右。

2024 年产业出清将使行业集中度提升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(CPIA)数据显示,2021-2022 年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 CR5 集中度较高,且大部分格局比较稳定。从CR5 集中度来看,多晶硅环节 CR5 集中度最高,在 87%左右,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集中度均在 60%上下,只有硅片环节出现 12%的降幅,主要原因是双良、高景、通合等新进厂商投入较多,产业一体化持续推进;

从 TOP5 年平均产量来看,硅料平均产量 14 万吨左右,硅片平均产量约 41GW,电池片和组件平均产量均为 35GW 左右;从企业数量来看,硅料环节万吨以上的企业为 10 家,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环节年产量达 5GW 以上的企业基本在 10-20 家之间。2024 年,随着行业扩产放缓以及部分老旧产能出清,并购重组或将增加,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
海外市场开拓有望成为 24 年光伏行业主旋律。伴随国内光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,产能过剩引发产品价格持续下行,行业面临周期调整。为了加速消化过剩产能,更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加速全球化布局已成为穿越周期的必然选择。

近年,“出海”在形式和市场选择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,形式上逐步从出口产品发展为重资产海外建厂,全球化战略目标日渐清晰;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建厂地点主要聚集在美国和东南亚地区,中东成为新兴光伏市场,欧洲仍是我国最大的光伏出口国。

现阶段,企业“出海”行动机遇与危机并存,如在美国建厂有扶持补贴政策,可以有效破解贸易壁垒;东南亚建厂具备成本优势且可享受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;欧洲自身发电成本较高,光伏需求快速增长,产品收益空间巨大;中东地区日照充足,且面临紧迫的减碳压力,中国企业在中东建厂可以享受“一带一路”政策优势,目前已成为我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新兴市场。

但与此同时,光伏企业也面对较多的考验,如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、高额的建厂成本和人工成本等。总体来看,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,24 年预计光伏企业将抓住海外布局机会,积极开拓更多新兴市场。

2.3 新能源配套电力系统建设滞后,影响分布式装机增长

新能源和电力系统建设周期不匹配,影响 24 年分布式装机增长。2023 年光伏产品成本大幅下降,光伏组件价格在 1 元/W 附近徘徊,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提升,刺激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装机需求。但由于近两年分布式装机快速发展,但新能源配套电力系统建设滞后,各地分布式光伏陆续出现接网困难的情况,直接影响 24年分布式装机增量,例如:2023 年 10 月 31 日,广东能源局发布接网消纳困难情况,其省内 11 县已无分布式接入空间,13 县空间低于 50MW。

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周期较短,而电力系统改造建设周期较长,同时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不高,因此需要提前开展电力系统改造和升级,同时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,充分利用现有灵活性电源。面对目前的情况,预计部分省市一方面暂缓分布式接入,一方面加强储能配套措施。预计 24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将受电网滞后影响,储能细分领域有望受益,待电网改造匹配后,分布式电站有望迎来高增长。

文章来源:国开证券-2024年光伏行业年度策略报告